大阳城集团娱乐网站app666(官方入口)-Green APP

深化能力作风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化能力作风建设 -> 正文

    【“解放思想 振兴发展”理论文章选登】刘蕾:解放思想求突破,推动基础医学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10-28

    作为前置于临床的基础医学学科,秉承基础医学是认识疾病机理、创新转化源头和提供防治手段的理念,致力培养扎根三江,服务基层单位,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较强开拓创新能力的基础医学高级专门医学人才。基础医学的发展伴随着大阳城集团娱乐网站app66675年的发展壮大,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科研成果、社会服务及对外交流等各方面都上了新台阶,但是距离国内一流学科整体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地域、经济、学科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存在特色学科优势弱化、中青年博士教师外流等现实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基础医学乃至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如何缩小差距、寻求学院和学科发展突破,人才队伍建设是核心。

    学院从“引得来、走得出、用的好”这三方面着手,结合校情、院情创新发展思路,努力开创基础医学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一)引得来——外来引进与长线培养相结合

    基础医学院在大阳城集团娱乐网站app666算不上“强势学科”,在全国医学院校中,无论是学术影响、学科发展,还是办学条件皆无优势之处,如何吸引人才?引进人才要“真诚以待”。“真诚”这两个字得到了全院每位领导包括三办工作人员得赞同,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尽一切可能为人才做好服务工作,从配偶安置、档案调转、职称评聘等各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夏佳琪老师武汉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因配偶安置问题学院和大学反复争取做了大量工作,发挥其配偶专业特长安置到学院生命科学中心,入院工作后学院给予生活和工作上关怀,夏佳琪入职2年获得多项科研课题资助。学院形成了以真诚呼唤人才,以事业留住人才,推进和谐发展,共谋大业的学院文化氛围。三年内引进德才兼备、具有龙江情怀和家乡情怀,饱含创新精神和育人情怀的优秀教师15名加盟。

    教育部于2020年推出“强基计划”,通过遴选试点学校和试点专业,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基础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石和核心直接关系到医学教育的总体质量,决定着国家优秀医学人才的素质和潜力,也是优秀医生培养的重要保障,但人才队伍现状还不能很好适应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将基础医学列入“强基计划”,建立本科、硕士、博士衔接的培养模式,是对基础医学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的重大改革创新。2020年大阳城集团娱乐网站app666开展了基础医学强基计划。学院教师教学中长期跟踪培养人才,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激发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探索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模式。吸引更多具有家国情怀、热爱科学、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的有潜力、有志向的优秀学生加入基础医学专业,在读生直接在优秀导师指导下攻读直硕或直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职。2020年至今已有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5名、直接攻读博士2名。

    (二)走得出——进修培训与学术交流相结合

    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学院还下大气力培训自己的人才。学院通过国外、国内、学校、医学部和学院多种访学、教学交流、职业培训等方式推动师资发展与成长常态化,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除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外,还要求他们更多参与高水平研究课题,引导他们进入学科前沿,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每两年选出2-4名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骨干出国或国内高校学习。通过他们学成归来后引进大量新技术、教学和科研新理念和经验,开展多项长期合作项目,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让更多副高以上的基础医学专家“走出去”,因为他们有一定的教学科研基础,但教学理念、技术理念、创新理念等还是有所欠缺,这个理念是从文章上看不到的,必须去现场看,去跟别人一起工作,从中自己体会。本年度学院青年教师外出培训1名,3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获得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等10余项奖。

    邀请国内外、校内和医学部专家进校培训,通过常规化、多频次集体学习、听课和评课等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在师德师风、教学科研、职业发展等方面通过教师导师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新教师成为有理念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的青年教师综合能力素养提升培训班,学院也开展了《以“卓越教师能力提升”为题》等青年教师培训系列讲座活动。组织教师参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钟照华教授为我校教师进行PBL工作坊,暨南大学杨雪松教授为学院教师进行教学论文等培训。年教师授课大赛中,5名教师获奖。青年教师外出培训1名,5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获青年教师各类竞赛12项奖。获省教育教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10项,省级创新课题6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5项、指导项目6项,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应用型本科院校规划教材12部。发表论文20余篇。

    (三)用得好——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提升科研条件和环境,打造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以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黑龙江省“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黑龙江省关于支持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生物经济为动力,融合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依托生物资源丰富、学校医疗资源雄厚和学科创新资源富集的优势,从脑微生态-免疫调节网络入手,开展针对恶性肿瘤、代谢系统、寒地心脑血管等疾病免疫性和微生态致病机制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部分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基因重组蛋白类药物、抗体药物和北方道地药物。依据现代医学发展和“大健康”理念,促进基础医学与其它学科交叉和融合,探索医学与工学、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通,前瞻性布局,推动新医科建设,在口腔材料、北药开发等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努力打造出基础医学的领军团队、领军人和年轻骨干,为学科人才培养搭建优势发展平台,让人才在基础医学院这个舞台上真正展现他们的才华,为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做出贡献。

    学院党政联合学科带头人在工作中营造民主、自由的学术气氛,培育推动学科发展的学术团队,建设高水平的科学实验的硬件平台。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8839平方米,设备总值6194万元,仪器设备总值6193.67万元。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遗传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流式细胞仪。2021年在学科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入15万元购买了低温冰箱、超微量分光光度计等仪器,2022年依托大学贷款项目预购买1200万大型仪器设备包括超快速超高分辨率单光子显微成像系统、生物分子互相作用分析仪、组织冷冻研磨仪、数字切片扫描系统、全自动高通量细胞计数仪等,缓解科学研究中的蛋白分子多个分子组装过程以及顺序、作用机制以及构效关系的瓶颈问题,也为学院和学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晋级政策和资金层面为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教师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形成可持续的、厚积薄发的基础医学人才培育机制。

    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文件精神,对于有违师德的不端行为,要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开展教师师德师风和专业业务系列培训,引导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建立学院、学科、教师、学生多级监督体系,发挥网络沟通,建立举报链接,电话,广泛听取学生意见。通过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学风端正、校风良好、学术行为规范的教学氛围和制度环境。构建舆论导向机制,综合运用授予荣誉、事迹报告、媒体宣传、创作文艺作品等途径,充分发挥典型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三年内获得大学教学名师3人,十佳教学优秀奖3人,三育人标兵1人,优秀教师12人,优秀实习教师、实验教师9人。


    (作者为基础医学院书记)

    XML 地图